愿健康快乐

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诊治体会

重症肌无力 (Myasthemina Gravis, MG) 属中医“痿证”范畴,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改善症状,但作用时间短,疗效不稳定;激素类药物、免疫抑制剂虽有一定疗效,但不良反应大,停药后易复发;血浆交换法和胸腺切除术适应范围局限,且有一定的危险性。运用中医分型论治重症肌无力取得较好的疗效,现总结如下。


1 脾胃虚损型


1.1 临床表现

吞咽困难多以进食或下午加重,咀嚼无力。言语含混不清,语音低沉,四肢肌肉无力以上肢为重,食欲不振,腹胀满,倦怠无力,小便清长,大便秘结,舌淡苔白腻,脉濡。


1.2 病机

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,脾为胃行其津液,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,从而滋养全身。若脾胃功能失常或素体脾胃虚弱,则脾不升清,胃不降浊,运化失司,肌肉筋脉失养而成痿。此外,在五轮学说中眼睑被定位为肉轮,属脾胃,司开合,脾胃气虚可致眼睑下垂。


1.3 治法

补中益气,健运升清。


1.4 方药

方选补中益气汤、当归补血汤之类加减:黄芪30g,党参10g,陈皮12g,当归9g,升麻6g,柴胡6g,白术9g,甘草6g。


2 脾肾虚损型


2.1 临床表现

发病年龄较轻,眼睑下垂,下午加重,眼球转动不灵活,视物不清,甚至复视,头昏眩,四肢无力,腰脊酸冷,小便清长,大便溏软,声音嘶哑、咀嚼吞咽无力,舌淡苔少,脉沉。


2.2 病机

脾为“后天之本”,肾为“先天之本”,从经络走行来看,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。禀赋不足,劳倦内伤,致使脾肾两虚,气血化生不足,肌肉不能得充,而致肌痿无力,同时亦可有喉咙、舌之病变,如声音嘶哑、咀嚼吞咽无力等。


2.3 治法

益气养阴,补益脾肾。


2.4 方药

方选六味地黄汤合五龙荣肌汤加减:熟地15g,山茱萸15g,山药15g,泽泻9g,丹皮9g,茯苓9g,白术9g,甘草6g。


3 肝肾亏损型


3.1临床表现

起病缓慢,下肢痿软无力,腰脊酸软,不能久立,复视,或伴咽干耳鸣,遗精或遗尿,或妇女月经不调。甚至不能行走,下肢肌肉萎缩,舌红少苔脉细数。


3.2 病机

肝藏血,肾藏精,有“肝肾同源”之称。肝开窍于目,主筋,为罢极之本。肝血不足,肾精亏损,则血不养筋,宗筋弛纵而不能耐劳;精血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复视、眼球转动不灵活。


3.3 治法

滋补肝肾。


3.4 方药

方选五龙荣肌汤、虎潜丸加减:熟地15g,山茱萸15g,山药15g,泽泻9g,丹皮9g,茯苓9g,黄柏12g,龟板9g,知母6g,陈皮9g,白芍15g。


4 元气下陷型


4.1 临床表现

发病年龄较大,素体虚弱,多有外因诱发,病多有痰湿阻滞,发病急,吞咽困难,呼吸无力,极度疲劳,进行性加重,严重时大小便失控,口张手撒,舌淡苔白,脉弱。


4.2 病机

气脱而致的阴阳离决。脾虚则易生湿生痰,肾虚则水泛为痰,故痰涎壅盛, 气难平息。肺主呼气,肾主纳气,肾不纳气则呼吸困难。肾阳虚衰,阳气不固,汗液外泄,汗多亡阳,精气乃绝,阴阳俱衰,以致阴阳离绝。


4.3 治法

此属危重证候,见于肌无力危象,应中西医结合紧急抢救。首先及时采用西医吸痰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、上呼吸机、给氧等急救措施。


4.4 方药

中成药可据病情寒热选用苏合香丸、安宫牛黄丸、至宝丹等以豁痰开窍醒神;汤药以扶正纳气为主, 肃肺化痰为辅, 阳气欲脱者,可用五龙荣肌汤回阳固脱。


5 小结

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, 病情具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, 某些患者有家族史。轻型患者仅有上眼睑下垂、眼球转动不灵活、复视、斜视等眼肌受损症状;重症患者则有全身疲倦、动则乏力、咀嚼无力、吞咽困难、饮水呛咳, 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;个别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缩, 部分患者可由多种原因诱发肌无力危象而危及生命。病情缠绵, 易于反复, 其根本原因为脾、肾、肝三脏亏虚所致。脾主一身之肌肉,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, 失去“散精”功能, 四肢肌肉失养,故肢软、乏力、“四肢解堕, 此脾精不行也”。肾为元气之根, 肾精虚, 引起脏腑功能衰退, 进而出现筋骨痿软, 步履艰难。肝主筋, 中医认为人的筋膜靠肝血的濡养,  如肝主疏泄和藏血功能健全, 则筋力强劲耐劳, 反之则筋力减弱, 甚至不能屈伸。另外肝开窍于目, 肝窍失养, 则可出现复视、斜视。分型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, 近、远期疗效均较满意, 同时避免了西药耐药、不良反应及病情反复等问题, 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。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