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健康快乐

重症肌无力中药治疗期间西药如何减量

重症肌无力(MG)是一种神经-肌肉接头部位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临床以相关骨骼肌易疲劳,经休息和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可部分恢复为特征。西医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类药物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血浆置换法和胸腺切除术进行治疗。在临床中发现中医药治疗MG有不错的疗效。


验案


梁某,女,72岁。主因左眼睑下垂2年,双眼睑下垂伴全身肌肉无力1个月,于2016年1月29日就诊。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上睑下垂、复视,就诊于某医院,行“疲劳试验”及“新斯的明试验”,结果均为阳性,胸腺CT正常,诊断为“重症肌无力,眼肌型”,并住院治疗,期间予口服“溴吡斯的明”1片/次,3次/d,经2周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。出院后长期服用“溴吡斯的明”1片/次,3次/d。


2个月前患者自觉症状完全好转,自行停药。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下垂、复视,双手酸软无力,全身乏力,活动后尤甚,自服“溴吡斯的明”1片/次,3次/d,服药1d后眼睑下垂及复视症状有所缓解,但全身症状无改善,双手乏力尤为明显,遂来我处就诊。


刻下症:双眼上睑下垂、复视,长时间用眼后症状加重,全身乏力,双手酸软无力,活动后尤甚,以上症状晨轻暮重。无呼吸困难、吞咽困难及咀嚼无力,言语清晰,语调语音正常。纳少,眠可,二便调。自诉既往体健,无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病史。舌淡红,舌体胖大,苔黄腻,脉细数。


中医诊断:痿证,辨证为脾肾亏虚、湿热内蕴。


治法:健脾益肾、清热祛湿解毒。


处方:黄芪30g,党参10g,白术12g,茯苓30g,防风8g,山药10g,山茱萸10g,沙苑蒺藜10g,制首乌30g,黄芩12g,石斛15g,怀牛膝15g,蜂房6g,半枝莲25g,白花蛇舌草15g,甘草10g。1剂/d,早晚分服。


西药治疗方案溴吡斯的明1片/次,3次/d,1周后将晨起溴吡斯的明量减为1/2片,减药后2周病情无加重可将中午量减为1/2片,依次每2周减药1/2片,均按早、中、晚的顺序减药。西药减量期间,如病情有反复和加重,到我处就诊调整治疗方案。嘱防寒保暖、预防感染,清淡饮食、怡情养性,避免情绪过度波动。


2016年4月26日二诊。患者服中药11周,每2~4周根据当时主症外其他情况进行中药加减,每次加减药量1~2味,主方不变。现溴吡斯的明用量为每次1/2片,每晚1次。患者右眼睑裂大小正常,左眼上睑仅用眼时间较长后出现下垂,无复视,全身症状较前明显改善,每日活动量可较初诊时增加1h。纳眠可,二便调。舌淡红,边有齿痕,舌苔薄黄,略腻,脉弦细。考虑患者仍有脾肾亏虚、湿热内蕴之象。将上方黄芪加至60g,党参加至15g,以增强益气之功效,加补骨脂10g、五味子10g、淫羊藿10g,以加强补肾助阳之力;加萆薢30g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。


处方:黄芪60g,党参15g,白术12g,茯苓30g,防风8g,山药10g,山茱萸10g,沙苑蒺藜10g,制首乌30g,黄芩12g,石斛15g,怀牛膝15g,蜂房6g,补骨脂10g,五味子10g,淫羊藿10g,萆薢30g,白花蛇舌草15g,半枝莲25g,甘草10g。1剂/d,早晚分服。调整西药,1周后停用溴吡斯的明,注意观察停药后病情变化。预防调护同前。


2016年5月31日三诊。患者已服中药16周,停服溴吡斯的明1个月。期间患者病情无加重或反复。现左眼睑仅劳累后偶有下垂,全身症状不明显,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。舌淡红,苔薄黄,脉弦。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。治法、处方及调护同前。


2016年9月14日四诊。患者双眼睑裂大小正常,仅下午至晚间服药前自觉左眼轻微异物感,无全身症状,纳可,眠欠安,夜尿频,每夜3~4次。舌红,苔薄白,脉细略沉。患者病情好转,目前眠欠安、夜尿频多,结合舌脉,加菟丝子10g以固肾缩尿,加熟地黄15g以滋补肾阴。根据患者舌苔薄白、脉沉细,考虑湿热毒邪已去,可去清热解毒之药。


处方:黄芪60g,党参15g,白术12g,茯苓30g,防风8g,山药10g,山茱萸10g,沙苑蒺藜10g,制首乌30g,黄芩12g,石斛15g,怀牛膝15g,蜂房6g,补骨脂10g,五味子10g,淫羊藿10g,萆薢30g,熟地黄15g,菟丝子10g,甘草6g。1剂/d,早晚分服。服药2周后若患者病情无加重及反复,中药可每日服用1/2剂。预防调护同前。


2016年11月16日五诊。患者3天前户外活动后受凉,出现咽痛,自服“维C银翘片”等药物后咽痛症状好转。昨日午后发现左眼上睑下垂明显,无复视,无全身乏力。今日晨起左眼上睑下垂较昨日缓解,早餐后再度加重,遂来就诊。现患者左眼睑下垂,无复视,无全身乏力及酸软。舌淡红,苔白,脉沉细。患者此次受凉后病情反复,考虑患者自身体质较弱,气虚为主,加之风邪外袭致病情反复,现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疏风清热解表的药物,在鼓舞正气的同时祛邪外出。暂停调整中药剂量,服用1周后视病情加减中药服用量。


处方:黄芪60g,党参15g,白术12g,茯苓30g,防风10g,山药10g,山茱萸10g,沙苑蒺藜10g,制首乌30g,黄芩12g,石斛15g,怀牛膝15g,蜂房6g,补骨脂10g,五味子10g,淫羊藿10g,萆薢30g,熟地黄15g,菟丝子10g,升麻6g,半枝莲10g,甘草6g。1剂/d,早晚分服。预防调护同前。


2017年1月11日六诊。患者服上方后病情好转,双眼睑裂大小正常,早晚无异。已于1月前自行将服药量改为每天1/2剂,期间患者病情平稳。继用前方,每3个月减量1次,减量顺序为:每日1/2剂,隔2日1剂,每周1剂,直至停药。随访1年余,患者至今病情无反复。


依病情程度和分型不同,患者一般服中药2周至数月后可将正在服用的西药逐渐减量直至停服,服中药半年~1年完全缓解后可仅服用小剂量维持量(每周1~2剂),半年以上根据病情调整渐至停服中药。


MG属于中医的“痿证”范畴,吞咽障碍及全身无力可诊为“瘖痱”,眼睑下垂可诊为“睑废”,视物双影可诊为“视歧”,严重肌无力或危象时属“脱证”范畴。不同于其他痿证,MG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肾亏虚。肾为先天之本,一身元气之根,先天禀赋不足,决定了发病易感性,同时病后常常缠绵难愈;肾精亏虚,则四肢骨骼肌肉痿软不用;脾为后天之本,上睑属肉轮,为脾所主,脾气虚衰,升举无力,则眼睑下垂;又脾主一身肌肉,气血生化不足,故肌肉痿软无力。脾肾为后天与先天的关系,故认为脾肾亏虚、气血不足、筋肉失养为MG基本病机。


MG为“脾胃虚损、五脏相关”,其治疗常以五龙荣肌汤加减。我们认为治疗MG尤其全身型应脾肾双补。以黄芪、党参、白术健脾益气,以熟地黄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巴戟天、杜仲、肉苁蓉等补肾固元、强健腰膝,从而达到脾肾双补、先天与后天同治的效果。


西医学研究认为MG发病可能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有关,而中药黄芪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,党参等药物对胸腺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,能够促使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,并且促使活性花环的形成。虽正虚为MG主要病机,临床亦须根据急性期和缓解期之不同分而论之。急性期正虚为本,兼有邪实,正虚主要为气虚,邪实以毒浊或痰湿为主,气虚不用则痿弱无力,浊(湿)毒相侵,亢则为害,败坏机体,而致气不顺接,神机不达、肢体痿弱。


治疗当扶正祛邪并举,以达复原复痿之功。缓解期当进一步顾复正气,脾肾双补,恢复机体正常免疫,防止复发。就诊患者多已经或正在接受西药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,临床发现,已经服用此类西药的患者多见湿热之象,故对于这类患者可在脾肾双补基础上加用半枝莲、蜂房、萆薢、土茯苓等清热解毒化湿之药,使邪去而有利于正气复原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此类药物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,能抑制过亢的免疫攻击。


另外,关于已经服用西药胆碱酯酶抑制剂(如溴吡斯的明)患者西药减量的问题,我们认为,服药时间越长的患者减药周期越长,减药速度越慢,服药3年以上的患者每1个月减药1次,服药3年以下的患者可每2周减药1次,减药过快易使病情反复或加重。其次,关于减药的方案,因MG症状具有“晨轻暮重”的特点,根据这一特点,减药最初应从晨起药量开始,以减少病情反复或加重。再次,每次减药药量不宜过大,经临床观察,每次减药1/2片效果最佳,且能够防止病情反复及加重。但以上减药时间及减药方案并非绝对,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多种因素进行调整。


对于MG患者的预防和调护,应注意预防感染及情志刺激,MG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或情绪波动较大,极易诱发病情反复或加重,因此应着重预防。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