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健康快乐

运动神经元病中医如果治疗------五龙荣肌汤

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中医因素?运动神经元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,很多人都想远离此病的威胁。那么,远离疾病该怎么做呢?从临床治疗角度来讲,远离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因素是减少健康损害的关键,也只有充分了解疾病诱因才能从根消除威胁。那么,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中医因素呢?下

中医解析: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中医病因

一、脾肾虚损: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精生髓,先天禀赋不足,精亏髓少,或劳倦伤肾,肾气亏虚,不能温煦脾阳,脾阳不振,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肌肉筋脉,即出现四肢肌肉萎缩、肢体无力。肾为作强之官,肾气之充沛,又需脾胃之补养,脾肾两虚则骨枯髓虚,形瘦肉萎,腰脊四肢痿软无力。

二、脾胃虚损:脾为后天之本,津液气血生化之源,主四肢肌肉主运化主涎;胃主受纳,饮食入胃。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布散于全身。脾胃虚弱,或因病致虚,由虚致损、损伤脾胃,使脾胃受纳运化失常,气血生化不足,无以生肌,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,无以为用,故出现四肢肌肉萎缩,肌肉无力,甚至吞咽困难,咀嚼无力,口张流涎。脾虚累及肺脏、肺主气主声,故出现语音含糊,构音不清,呼吸气短。

三、肝肾阴虚:肝藏血,主筋,主风,主动;肾藏精,主骨主髓。先天不足,肾精亏虚,或房事不节,或劳役过度,精损难复,阴精亏损,虚阳浮动,肝血不能濡养筋脉,虚风内动,故见肌束颤动,肢体痉挛。但凡肌肉震颤跳动,腰反射亢进者,责之于肝。

四、湿热浸淫,虚实夹杂:脾土恶湿喜燥,肝脏体阴用阳,肺朝百脉,通调水道。脾虚失运则聚湿化热,火与元气不两立,一胜则一负,由是阴火内炽。阴火主要是下焦肝肾之火,肝经湿热浸淫,流注于下,筋骨萎软无力。另外,脾胃虚弱,内生湿热,阻碍运化,精微物质不能上输于肺,百脉空虚,肌肉组织失养。故本型为虚实夹杂之证。

典型病例

李先生,男, 54岁,初诊:2017年9月9日。主诉: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4年余。患者2014年出现双下肢乏力,2016年出现双上肢无力,进而出现四肢肌肉萎缩,就诊于多家医院,诊断为“运动神经元病”。肌电图显示:神经源性损害。先后服用力如肽、甲钻胺等药物,未见明显好转。近半年来病情加重,四肢无力,肌肉萎缩加重,言语不清,饮水不呛,无胸闷气短,肉跳明显,纳眠可,二便调。舌暗红、苔黄厚腻,脉沉细。

现代医学诊断:运动神经元病。中医诊断:痿病。

辨证:脾气亏虚,湿浊内蕴。

治法:先拟芳香化湿,益气健脾。


处方:杏仁10g、白豆蔻10g、生薏苡仁30g、革薜15g、羌活6g、石菖蒲10g、郁金10g、白芷10g、苍术15g、泽泻15g、荷梗10g、川芎 10g、丹参15g、炒麦芽15g、肉桂6g。30付,每天1付,水煎服,早晚温服。

二诊:服用上方30付,患者腹胀减轻、食纳较前好转,其余症状无明显改善,舌淡红苔薄白,脉沉细。继以益气补肾,养血活血为法。处方:生黄芪30g、党参15g、生术 15g、茯苓 15g、当归15g、白芍15g、山茱萸10g、熟地黄20g、巴戟天10g、肉苁蓉30g、淫羊藿 15g、鹿角胶12g、紫河车15g、革薜15g、羌活10g、肉桂6g、制附子9g。30付,用法同上。

三诊:服用上方30付,患者肉跳较前好转,双下肢无力,症状改善不明显,易疲劳,四肢乏力,纳眠可,大便可,小便频,量多,舌暗苔薄白,脉沉细。以前方加龟板10g、鳖甲10g、狗脊10g、鹿角粉0.5g、生黄芪加至40g,去鹿角胶。30付,用法,同上。

四诊:服用上方30付,病情,相对平稳,肉跳缓解,腰酸、背痛症状好转,头发颜色变黑,纳眠可,二便调。舌暗,苔薄白,脉沉细。前方调整如下:淫羊藿加至20g、鹿角粉1g、山茱萸12g、熟地黄加至30g、砂仁后下6g。30付,用法,同上。

五诊:服用上方20付,病情平稳,无肉跳,双下肢肌肉萎缩无变化,纳可,无口干口苦,小便频数,大便正常 ,腰背部疼痛较前好转,发色较前变黑,可服轮椅自行行走,步态较平稳,舌暗红苔薄白,脉沉细 。前方加黄精20g、黄芪加至45g。30付,用法同上。

六诊:服用30付,患者病情平稳,无进一步加重。守原法继服,继续调治。

按患者诊断“运动神经元病 ”明确,首诊时临床症状除了肌肉萎缩、无力、跳动的典型表现外,伴有腹胀、纳差、舌质暗红、苔黄厚腻等特点,辨证为脾气亏虚 。湿热内蕴,先以清利湿热为主,使邪去则正安,脾胃的功能得以恢复,亦是为进一步温阳补肾、培元固本、扶助正气提供前提。故首诊以三仁汤加减,方中加萆薜、泽泻、菖蒲、荷梗、白芷等清灵化湿之药,分清泌浊,使湿邪无处藏匿,并以羌活气雄而散,味薄上升,与诸沉降之品配伍,可通利三焦,使清气上升,则浊气下降。患者病情较长,久病人络,加之舌质暗红,必有瘀滞 , 故予川芎、丹参活血通络,使胶浊黏附于络脉的湿邪得以清除。患者服药后湿邪得清,纳差、腹胀、舌苔等均 好转,继以益气补肾,养血活血为法,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补益脾气,熟地黄,山茱萸,巴戟天、淫羊藿、肉苁蓉益精填髓,阴阳双补,并于方中加革薜、羌活等清灵升散之品,拨动三焦壅塞之契机,使清气上升,则浊气下降,防止健脾补肾之滋补药呆滞壅塞,使之灌溉渗透全身上下、肢体关节,直达病所。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,仍自感乏力,故加大补气之药,并加龟板、鳖甲、狗脊等壮督脉之品,熟地黄加至30g,为防止滋腻,配以砂仁行气 。患者病情平稳 ,带病延年 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