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健康快乐

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

ALS发病多与脾、肾、肝、肺、奇经、络病有关,病理机制可分为脾胃虚损型、肝肾阴虚型、脾肾阳虚型、肝风内动型、奇经亏损型等证型,以养肝健脾、益气补肾、活血化瘀、化湿祛热等方法辨证施治。结论:从脏腑辨证和奇经督脉络病施治,中医药对ALS的治疗作用显著,在改善临床症状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、减轻患者负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优势。


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myotrophic later-nalsclerosis,ALS) 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,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%,全球发病率在4~6/10万。其病理特征为脊髓前角细胞和椎体细胞选择性死亡。临床上常见上、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,如肢体无力、肌肉萎缩为主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,肌束震颤、肌张力增高、腱反射亢进、巴氏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。目前,利鲁唑被用于ALS的治疗,但其价格昂贵且不能完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,只延长了患者从轻/中度受损到重度/终末病情的时间,其不良反应包括肌无力、肌痉挛、转氨酶或血压升高,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。能否应用中医药独特的治疗体系及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为ALS的治疗找到新出路,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课题。通过查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,拟对中医药治疗ALS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。


辨证论治


从脾胃论治


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主肌肉、四肢,人体的肌肉,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和生化的气血来营养,以维持其生理活动。脾主升清,四肢的气血营养输送,有赖于清阳的充实,若脾气亏虚,健运失司,清阳不升,则四肢不得清阳之充实而痿软无力。脾胃互为表里,若素体脾胃虚弱,可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,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,气血虚弱,四肢肌肉、筋脉失于荣养,致肢体痿弱无力,肌肉萎缩。《素问·痿论》 云: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强调脾胃在治疗痿症中的重要作用。谢仁明等的研究认为,补益脾胃是治疗ALS虚证的根本,故提出在治疗时应当健运脾胃、益气扶正,方用参苓白术散、补中益气汤等。郑玉林等的研究认为,治疗ALS独取阳明是关键,应以扶正补虚为主,祛邪和络为辅,依据病证发展的不同时期(初期、中期和晚期)运用不同方剂辨证施治。


从肝脾论治


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病久情志抑郁,暗耗肝血,继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致脾不足以主四肢肌肉。邓自耀等依据“治痿独取阳明”,结合“筋痛必当舒肝”理论,认为ALS由于脾胃虚弱及肝血不足引起,治当健脾养胃、柔肝养血。其基本方为:黄芪30g、白术12g、党参15g、当归15g、陈皮10g、熟地黄15g、白芍12g、丹参12g、鸡血藤15g、伸筋草12g,随证加味治疗11例ALS患者,疗效满意。黄梅等认为,治宜养肝健脾,方用杞菊地黄汤+补中益气汤加减。


从肝肾论治


久病阴血暗耗,精血不足,肾精不能化生肝血,又肝主筋,肝血不足,筋脉失养,致肢体僵硬、肌肉瞤动,加之病久情志抑郁、化火伤阴耗血,水不涵木,肝体失养,肝阳亢逆而致虚风内动,从而加重患者肢体僵硬、肌肉瞤动诸症。谢仁明等、钱百成的研究认为,治宜滋养肝肾,清热柔筋,方用虎潜丸加减。谢仁明等的研究认为,方中的锁阳温阳益精;龟板、熟地、白芍滋阴养血;虎骨更为血肉有情之品,滋补肝肾;黄柏、知母清火泻热;佐以干姜、陈皮温中健脾,理气和胃;共奏滋阴降火、强壮筋骨之功效。ALS在临床表现中有肌束震颤及舌肌震颤现象,皆由于肝肾不足,精血亏于下,四肢及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的阴虚风动所致,可适当加天麻、钩藤等平肝熄风药。补益肝肾药物大多较为滋腻,易碍胃,故在配伍时应注意顾护脾胃,温润相间,以免碍胃生湿,灼伤阴液。李国庆的研究认为,ALS有气虚、血瘀、脾虚等不同临床症状,主要由于肝肾亏虚(以阴虚为主)导致疾病,治宜滋补肝肾,以虎潜丸为主加减治疗。安红梅等的研究认为,ALS病理机制为肝肾精亏致脑髓失养,主张以补益肝肾进行治疗。


从脾肾论治


金水同源,脾虚可及肾,致脾肾两虚,也可以素体肾气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,而脾肾亏虚,致形寒畏冷、肢体痿弱、神疲乏力,而见大肉瘦削,肌肉萎缩。


汪双双等的研究认为,ALS脾肾亏虚是根本的病理机制,虚风内动、痰淤阻络是其表象。主张以健脾益肾为主。方用黄芪30~180g,五爪龙30~100g,陈皮5g,白术、茯苓、巴戟天、肉苁蓉各15g,升麻、柴胡、僵蚕、水蛭各10g,熟地黄20g,标象辨证施治,随证加减。雷鹏等的研究认为,ALS因脾肾阳虚所致,治宜健脾补肾,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辨证施治。钱百成的研究认为,治以温补脾肾、助阳化气,以右归丸加减。


黄梅等的研究认为,治以益气健脾、温肾填精,以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。


从肝风论治


肝肾亏虚,肝血亏虚,肝风内动致肌肉四肢瞤动。崔远武的研究认为,ALS病理机制归结于厥阴病“寒热夹杂,上热下寒”,即由于厥阴肝风内动,气机上逆,阴阳寒热虚实错杂所致,可用乌梅丸加减治疗。


从奇经论治


陈金亮等的研究认为,ALS因奇经受损、经脉失养所致。创立“扶元起痿,养荣生肌”的治疗法,并用自拟肌萎灵注射液和肌萎灵胶囊系列制剂进行治疗。王雪飞等研制肌萎灵胶囊,治疗240例ALS患者,其有效率达85%,显效率达22.4%,尤其对出现球麻痹即构音障碍、吞咽困难、饮水呛咳患者,效果更为显著。


从络病论治


谢仁明等认为,ALS的病理产物多为淤血阻滞经络所致,故通常加用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络之法。根据叶天士在《临证指南医案·胁痛》中指出“久病在络,气血皆窒”,认为ALS的病位在于络,常使用通络、逐瘀、补虚、扶正之法,用桃红四物汤佐以全蝎、僵蚕、蜈蚣、地龙等虫类药物以达搜风通络之功,再予以益气养血扶正之品。钱百成的研究也认为,久病入络,当选用全虫、水蛭、蜈蚣等虫类药以搜筋剔络,因为“虫以动其瘀”。


从毒、湿、瘀论治


谢仁明等认为,ALS的病理产物为毒、湿及瘀。毒,当以清热解毒,祛邪扶正;湿,当以芳香化湿、燥湿运脾;瘀,当以活血通络,祛瘀逐邪。临床上,这3种病理产物往往相互间杂、影响、迁延。在药物联合应用方面应注意清热解毒药物往往较苦寒,不可一味攻伐,攻伐太过会伤及脾胃;芳香化湿药物又太过香燥,为防止损伤阴液,故在解毒化湿祛瘀的同时,往往加以健运脾胃之药物。常用方剂有达原饮合二妙散等,佐以搜风通络的虫类药。湿久必与热邪交织,在药物加减应用中,如果热象不重者可在祛湿化浊的基础上酌情加以竹叶、芦根等清心利尿之品,小便利则湿热去;热象稍重者,可稍佐诸如黄连、黄芩等清热之品,但注意顾护脾胃。


从瘖痱论治


吴广平等的研究认为,ALS后期多出现的手足痿废不用,舌肌萎缩等症状,属于中医瘖痱范畴,是由于病久下元虚衰,虚阳夹痰浊上扰,堵塞窍道所致,应温补下元,摄纳浮阳,化痰开窍,宣通心气。药用地黄饮子加减,常去附子,用肉桂以引火归元,配伍黄柏,以泻相火,重用黄芪、太子参等健脾益气,健运脾胃。


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,虽然已对ALS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,但仍然缺乏特效药及特效治疗手段。近年来,ALS的中医诊治有了新的进展,中药有多靶点、多方面的协同综合作用,较多临床试验证实,中药已在改善临床症状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显示出良好的优势,且减轻了患者负担。临床报道显示,ALS从脏腑辨证施治及从奇经督脉络病着手,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,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更有效果,但中药的规范化治疗仍是一个问题。目前,已有一些小样本临床对照研究的开展,仍缺乏大样本、多中心、随机对照的中医药临床研究,希望能以大样本循证医学原理,规范样本量、中医病名、分型标准、观察指标、诊断标准、疗效判断标准等来使中医药的治疗更加规范和系统,从而使中医药为更多的ALS患者减轻痛苦。


评论